甘肃紫斑牡丹
【内容简介】紫斑牡丹又名甘肃牡丹、西北牡丹,原产中国、被誉为“国色天香”的牡丹,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声誉。目前,中国的栽培牡丹至少可划分为中原、西北、江南和西南等四大品种群,其中西北牡丹
紫斑牡丹又名甘肃牡丹、西北牡丹,原产中国、被誉为“国色天香”的牡丹,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声誉。目前,中国的栽培牡丹至少可划分为中原、西北、江南和西南等四大品种群,其中西北牡丹品种群,即紫斑牡丹品种群是仅次于中原牡丹品种群的第二大种品群。紫斑牡丹因花瓣基部有一个明显的色斑而得名,虽然野生种分布在甘肃、陕西、河南和湖北等地,但栽培品种主要集中在甘肃境内的渭河、洮河和大夏河流域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广大地区,栽培分布以四川、甘肃、青海、陕西、宁夏等省(自治区)为主,因此又被称为甘肃牡丹或西北牡丹。在甘肃,紫斑牡丹栽培不仅可以追溯到唐代,而且目前在全省六成以上的县市有栽培,是紫斑牡丹栽培最普及、群众基础最广泛的地区。
生长环境
甘肃紫斑牡丹是中国牡丹品种群中的一个优良品种,与山东菏泽和河南洛阳等中原牡丹有很大区别,是两个不同的栽培品种群。
甘肃紫斑牡丹因为花瓣基部有明显的大块紫斑和紫红斑而得名,原产于甘肃高寒地区残败次林中,在海拔1100~3200米的高山上如今仍有少量残存植株生长。这些地区冬季最低温一般都达到零下30℃,部分地区达到零下38℃,因此该品种天生就抗寒。
甘肃紫斑牡丹几乎全部表现出紫斑牡丹的基本特征:植株高大、舒心强、枝条节间距长,高生长量大,部分品种当年生枝条可长至70公分。株高普遍在1米以上(部分品种高达3米),小叶片数目多,一般都在15枚以上,叶片较小(抗蒸腾),叶背多毛,所有品种花瓣基部有明显的大块紫斑和紫红斑。大部分花心及子房为黄白色或白色,部分花心为紫红色。而中原牡丹品种群其原生种来源于安徽等地原产的“凤丹”为母本,中原河南嵩山县的杨山牡丹、山西南部稷山的矮牡丹等品种为父本的杂交后代,普遍表现出矮牡丹的基本特征:植株较矮(一般在一米以下),树性较弱,枝条节间距短,年生长量小。小叶基数为9(部分为11),端小叶3裂,其余小叶多有深缺刻,叶片较大,花心(含柱头、花盘、花丝)多为紫红色。由于这些地区相对海拔较低,气候温和,对寒冷气候适应性不强,年以抗拒零下25℃的低温。因此过去曾流传牡丹不能过关(山海关)的说法。因此从以上两个品种的起源就十分明显的可以看出其原生抗寒性能。
五大特点
抗寒性
紫斑牡丹非常抗寒,能耐-43℃低温,适合在北方地区宁夏、新疆,青海、陕西、西藏、北京市、天津市、河北、山西、内蒙古、吉林等地区栽种。
抗旱性
在甘肃中川年降雨量只有280毫米地方也能生长,开花效果壮观。抗盐碱:对土壤的适应幅度较大,从偏酸到偏碱(pH值6.5~8.2)砂质到黏土同样都能生长良好。山坡、沟、台地、沙地都可以种植。
植株高大
是树的概念,地径粗度可达8~20厘米,植株高度可达2~4米,冠幅宽3~4米,中原牡丹完全不能达到这种高度。
香味浓郁
紫斑牡丹一朵花开散发的香味儿,可抵中原牡丹十朵花的香味,其香味还有闻香治病的功效。
植株老化速度慢
紫斑牡丹植株老化速度慢,可培育生长成百年、千年牡丹古树,在一处人工牡丹园里就有一株树龄达500年的观赏牡丹王